网站地图|收藏本站|在线留言|腾讯博客|新浪博客您好,欢迎来到凤谷官网!

凤谷

新型烧结技术突破者Regenerative furnace expert

全国咨询电话0510-88818999
180-5158-2312

更少能源更多能量
当前位置:首页 » 凤谷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动力电池装机总电量进入TOP10 远东福斯特竞赛后补贴市场

动力电池装机总电量进入TOP10 远东福斯特竞赛后补贴市场

文章出处:江苏凤谷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www.fg-furnace.com责任编辑:江苏凤谷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www.fg-furnace.com人气:-发表时间:2018-01-22 10:05【

截至目前,远东福斯特已经为江铃、东风、众泰、奇瑞、陕西通家等新能源汽车厂商供应动力电池组累计超过6万套。而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以及公司产能释放和产品质量提升,远东福斯特未来动力电池出货量和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

2017年,在新能源汽车政策波动和上游原材料涨价及下游整车企业强势压价的多冲压力之下,动力电池企业砥砺前行。

一方面,2017年补贴政策将补贴金额与电池系统能力密度直接挂钩,提升能量密度成为了电池企业的迫切任务。同时,网传2018年补贴政策将在补贴退坡、系统能量密度方面做出大幅调整,这意味着动力电池企业在明年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另一方面,受三元动力电池市场需求快速提升拉动,上游钴、锂、三元前驱体、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暴涨且供应紧张,原材料企业要求电池企业现款采购导致企业承担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同时,整车企业要求动力电池价格下降20%-30%,2018年电池价格在此基础上再降价20%左右,且回款周期进一步拉长导致电池企业应收账款高企,企业现金流极度紧张。

在此压力之下,G20-锂电峰会成员企业—远东福斯特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远东福斯特)却依然保持发展态势,实现营收大幅增长,进入2017年动力电池装机总电量前10阵营。

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1-11月动力电池装机总电量约24.65GWh,同比增长23%。其中,远东福斯特动力电池装机总电量分别在上半年和8月、11月排名第8和第10名,显示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与其动力电池装机总电量进入行业前10相匹配的是,远东福斯特在2017年发布的11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的车型配套数量排名也进入了行业前10。

高工锂电网统计显示,在11批推荐目录中,远东福斯特成功为江铃汽车、众泰、奇瑞新能源、陕西通家、南车时代、山西原野、江南汽车、山东凯马、赣州汽车改装厂、宜春客车、东风汽车、湖北三环、福建新龙马、湖南中车、山西成功、天津清源、华晨汽车等整车企业配套新能源车型数量超过30款,在新能源专用车和乘用车领域分别排名第9和第10名。

截至目前,远东福斯特已经为江铃、东风、众泰、奇瑞、陕西通家等新能源汽车厂商供应动力电池组累计超过6万套。而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以及公司产能释放和产品质量提升,远东福斯特未来动力电池出货量和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

动力电池出货量的持续增长为远东福斯特2017年营收大幅增长提供了保障。

智慧能源(600869)2017年三季度报显示,公司1-9月实现营收125.8亿元,同比增长44.11%,实现净利润1.46亿元。其中,全资子公司远东福斯特2017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9.14亿元,净利润8934万元。

基于对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看好和对远东福斯特整体竞争实力的信任,智慧能源多次募资为远东福斯特在扩充产能、研发投入和市场开拓方面提供力量支持。

在产能建设方面,远东福斯特在已经具备日产18650电池120万支的能力基础上,今年先后投资38.89亿元和66.8亿元进行了“年产3G瓦时高能量密度动力储能锂电池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和远东福斯特新能源江苏有限公司12Gwh锂电项目的开工建设。

在产品方面,远东福斯特深耕18650三元锂电池多年,拥有18650-2400mAh、2600mAh、2900mAh、3100mAh等多种型号的产品。同时,公司在2018年将重点布局21700型电池,新建6条200PPM的21700-5Ah产品生产线。

在技术研发方面,远东福斯特通过改进正负极材料性能、采用轻量化材料、结构优化等措施提高单体电芯容量。目前量产的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可达220wh/kg,PACK成组后系统能量密度达到140wh/kg。

远东福斯特总经理蔡栋表示,目前动力电池企业面临原材料持续涨价和整车企业大幅压价的双重压力,动力电池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竞争非常激烈,2018年行业洗牌将更剧烈,未来会有大批电池企业被淘汰出局。

面对这种压力,长期来看电池企业只能通过加强内功修炼,提升公司生产效率和良品率以降低制造成本和售后成本。

对此,远东福斯特将通过对生产线改造升级,不断提升产线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同时引入新进设备改善生产流程和工序检测,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合格率和一致性,从而提高电芯产品的利用率进而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